snowhy.tw
淡水 | 得忌利士洋行 Douglas Lapraik & Co. (復舊特展)
( 2013 0421 ) 得忌利士洋行 Douglas Lapraik & Co. 是神ちゃん指定要來的古蹟景點 由於曾經在這裡念書 所以淡水可算是過去回憶中的第二家 好久沒有回來的小城鎮 除了人事全非之外景物也沒有所謂依舊了.. 原本還想抱怨淡水氣候總是這樣任性與捉摸不定 但這大概是唯一不變的地方吧 不過卻也因冷冷帶著雨的天氣 假期裡的淡水沒有人擠人 兩人靜步在老街中 還算輕鬆自在帶著小浪漫 也算是件幸運的事嘍~❤ 淡水中正路老街末段舊稱「烽火段」,多數來到淡水老街的人們只逛了前段而乎略尾端 這裡早年因河水深度足以停泊大型船隻,且靠近東側漢人街市產業運輸補給較為便利 於是成為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後非常重要的港埠區域,而「得忌利士洋行」就坐落此區 「得忌利士洋行」從西元1870年代興建至今已逾140餘年 保存記錄了老建築原有 的歲月痕跡,於民國98年由文化局指定為新北市紀念性建物。 依相關歷史文獻及專家學者研究,這兩棟建築所在位置當時為鄰近德記洋行 (Tait & Co.)的「道格拉斯洋行」(Douglas Lapraik & Co.),清末文獻檔案稱 「得忌利士洋行」目前依當時空間使用功能,前棟定名為「第一檢查場」 ● 關於第一檢查場: 建築物為面寬五開間的一層樓磚石砌構造,屋面鋪傳統仰合瓦,其主要結構可分為正立 面的磚連拱、兩側石砌山牆,以及位於內部的西式木構架拱等三大部份,其中磚連拱結 構包括樑柱構架及拱兩部分,兩側山牆屬承重牆系統,木構架拱則為山形構架與木拱的 組合,各有不同。其中西式風味之木架構拱,為目前全臺僅見,更具特色。 ※ 引申閱讀:「老洋行‧新淡水-得忌利士洋行」開幕 後棟定名為「輸入品倉庫」 ● 關於輸入品倉庫 建築物則為矩形的廣間型建築,結構主體由屋架、柱、牆體以及基礎所構成,後期在 北面增建許多空間,增建空間連結北方的古蹟「日商中野宅」。屋架由特殊形式之中 柱式木屋架和拉力桿組成,是支撐屋頂載重作用之主要構架,東西兩面山牆與北面牆 體為斗砌磚牆,南面牆面由九個磚拱牆組成。 ※ 引申閱讀:「老洋行‧新淡水-得忌利士洋行」開幕 得忌利士洋行其他洋行不同之處,除具本身備一般洋行的貿易功能之外,航運更是其 主要業務。曾經寡占台灣航路數十年,是淡水開港後洋行貿易蓬勃發展的見證,同時 也曾經在台灣史上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中留下痕跡,包括了馬偕博士來臺、清法戰爭 台灣民主國成立等.. ※ 引申閱讀: 老洋行‧新淡水-得忌利士洋行復舊特展 「得忌利士洋行」與您見面 這幢別具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物「得忌利士洋行」於2013年3月完成建物復舊 在3月30日正式開幕啟用。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得忌利士洋行」的歷史意義 目前於前棟「第一檢查場」舉辦「老洋行‧新淡水-得忌利士洋行復舊特展」 將呈現該洋行的發展及淡水開港的時空背景,全區共分為「華洋交會下的淡水」 「洋行發展史與建築」、「文化資產與再利用」等3大展區, 12個系列主題來加以呈現 ※ 詳細請參考特展概念DM 入口處有紀念章的 蓋章處 有收集的朋友不要忘了帶小本本前往! { 華洋交會下的淡水 } ※ 華洋交會的東亞海運 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展開,16世紀自歐洲渡海東來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海權國家 開始與東亞文明各國直接交流。帶來農作物、地方物產、手工藝品、兵器以及商旅與 傳教士,也相當程度影響了當時東亞各國的知識視野、人民生活、城市發展、戰爭型態 與商貿行為。 台灣由於其地理位置恰在東亞海運上的樞紐,迅遬躍升為西方強權國家前往中國與日本 從事貿易的灘頭堡,南台灣的荷蘭、北台灣的西班牙均在台建立海上貿易網中的重要據點 今日的淡水碼頭在百多年前可曾是北台灣最大的國際通商口岸! ( 以上內文部份摘自特展資料 ) 右邊透明小櫥窗展示戎克船(中式帆船)、大明運船 ( 近代台灣海運發展 ) 左邊展示航行於淡水河的傳統小舢舨船 (旁放著大臺北古地圖考釋、淡水河流域變遷史) ※滬尾開港與烽火段居留地 1860年 (清咸豐10年) 淡水正式開港不久,英國領事館正式設在淡水。 當年所謂的「滬尾港」包括淡水河沿岸各地,實際商區則在大...
白雪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