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hy.tw
嘉義 | 頂菜園鄉土館.走進復古的時光隧道
嘉義玩到台南的景點我們來到頂菜園鄉土館,美麗的春天出遊恰到好處 天氣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 ! 頂菜園原名「菜園」,以種植蔬菜而得名,後來被劃分為共和村和南港村,也就是頂菜園和下菜園。位於嘉北公路上的頂菜園鄉土館,有著一個極不起眼的入口,穿過狹隘小徑後,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一樣,帶領著遊客進入台灣五○年代的農村生 活;由於鄉土原味的環境,越來越罕見,基於愛鄉愛故土的情懷,數年前,園主透過個人創意和巧思,在土生土長的新港鄉頂菜園,從一磚一瓦做起,逐一打造一處世外桃源園,園區內不設圍牆,盡力呈現農業時代的景觀;為了保留一個讓現在及以後的人去體會台灣早期文化的空間,園區內到處可見廢物利用的情形;老舊的豬舍,經過改造後變成了「豬舍客棧」;木製的電線桿被拿來當做小木屋的建材,裡面放的盡是早期的農村文物;而糧食局存放糧食的倉庫,則搖身一變成為可以泡茶聊天的包廂;還有一個相當引人注意「縣寶級」文物,就是嘉義客運早期的售票亭… #關於頂菜園鄉土館 「頂菜園鄉土館」位於新港鄉內之荒村,人口幾十戶。是由理事長陳明惠先生一手打造而成,92年促使他打造這個荒村是因為他很想讓所謂的鄉下還原,不願見到現在的鋼筋水泥塑膠品等,也不倚賴所謂社區特徵來行銷社區,而走這一條拾荒、廢棄物的路來打造屬於他自己以及大家共同的童年記憶。 然而打造荒村猶如野花蔓草、夕陽斜,無比的艱難,其間沒有所謂的規劃設計、因為先要有舊廢料,才能構思想要社造點,當然也碰到很多阻礙與無力感;直到93年獲勞委會擴大就業的支持,為這個計畫注入一股暖流,也讓其深深體會「人只要努力是公平的」。 目前頂菜園尚未向任何單位申請社造經費,此次獲勞委會人力進駐後,在人文的挖掘、創意的發揮、加上產業的結合,讓社區走上經濟型農園,冀於不久之後又能讓所有遊客到社區夜間消費、夜宿鄉間,給這個荒村的老少獲益。 園區總共分了18個區域,沿著這條馬路是通往頂菜園的大門,馬路的兩側都立著木頭,上方寫著諧逗趣又發人省思的台灣文字之美 18區分別為:(1) 台灣諺語步道、(2) 怡園、(3) 其陃處甘、(4) 荒村商店、(5) 辦公室、(6) 苦苓樹休憩區、(7) 農業組合、(8) 斜陽小站、(9) 嘉義客運售票停、(10) 荒村鐵馬店、(11) 糧倉泡茶區、(12) 表演廣場、(13) 心湖、(14) 古亭畚、(15) 古井、水肥車、(16) 鄉士教學解說,布袋戲、(17) 庭園咖啡,土窯雞,烤肉區、(18) 山櫻花介紹 9.嘉義客運售票亭 復古的售票亭,我們在這裡購買門票$50元,可以到後方的雜貨店換取飲料和冰棒 進入園區後的確讓人彷彿踏進時光遂道之中,白雪姬小時候有陣子算是在宜蘭長大,映入眼簾的都是老老舊舊有故事的場景以及懷舊物件 懷舊的老車廂也能進去觀賞一番,這樣的車廂應該是經過刻意的改造,出現復古鐵架床舖以及中、小學的課桌椅 桌上放了書籍可以讓人在椅子上翻翻看看,只是車廂中有點太悶熱,稍微逛逛就趕緊下車。 牛隻很熱一直離不開水籠頭 這個閩式建築區塊應該是改成餐廳可以用餐的地方,但是沒有菜單屋裡也空空盪盪,也許是給人休憩聊天乘涼的地方吧?最外頭有大招牌寫”開封府” 不知道是有何用意。 14. 古亭畚 早期的臺灣農業社會,稻米是主要經濟作物,當時的稻米加工不及現在的多樣化,古亭畚是農家為儲存稻穀所需,依臺灣氣候所發展而成的儲倉。屋頂大多以茅草搭建而成,較考究的則以竹管作頂,圓形穀倉也是就地取材,以竹子做成骨架後,外殼以竹篾(竹片)編 成,再塗上以稻殼或牛糞混合泥漿而成的塗料,最後外觀再塗抹石灰保固,所以古亭畚主體幾乎都是白色的。在外面風吹雨打的古亭畚已經變的黃黃舊舊的。 8. 斜陽小站 枯藤、老樹、昏鴉,夕陽餘暈映照小棧,是本園區賞夕陽最佳地點。 農村資源修繕處 沒有在那18區裡面 11.糧倉泡茶區 13. 心湖 15. 古井、水肥車 16. 鄉士教學解說,布袋戲 沒有表演可看,不過這時突然有導覽員帶團開始進入園區,所以白雪有稍稍聽一下導覽員向各地的光觀客解說 7. 農業組合 (農會) 3人以上不得組黨結社:戒嚴時的農會與醒目的標語在民主社會的今日為開放的聚會,之處今非昔比讓人深感民主自由之可貴。現在改成復古舊教室 還有一台小時候每間教室都會有的風琴。 我們在這裡的雜貨店用50元的入費票換了2支百香果冰棒。 之後觀光客越來越多 我們稍微晃晃後也準備前往下一個地點。 問白雪真的有看到這18個區域嗎? 其實自己都不太清楚,對於頂菜園鄉土館沒法要求的太嚴格,無論是動線或著裡面的展飾品或景觀,都有著久未整理和維護的感受,而且園內呈現出的景觀也有點在只要是舊屋就硬是要塞入舊古物的大雜燴錯覺。不知是不是建築物長時間在吹風雨淋,有種久失修的感受?但來到嘉義的朋友還...
白雪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