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Taipei

台北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源自清領時期的百年老街廓,老艋舺的時光印記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是一處歷史建物群活化再利用的老街空間。此處保留清領時期發展至今已兩百年的街廓,原建物經修復後開放,成為一處可欣賞藝文展覽及了解在地文化歷史的懷舊廊道,是探索艋舺歷史記憶的絕佳場域。

剝皮寮歷史街區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營業時間:09:00-18:00 (週一休)

萬華古地名「艋舺」,有舟船聚集地之意。說到艋舺,不得不提「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順口溜。因水利之便而繁盛的艋舺,曾為清領時期北台灣首屈一指的內港,最初是在新莊港因大漢溪泥沙淤積沒落後取而代之;只是風水輪流傳,艋舺後來又被更下游的大稻埕追上。時至今日,這些老街都有各自不同的際遇。

今年過年在剝皮寮歷史街區也有不少人潮來擠年味。

「剝皮寮」乍聽之下有點嚇人,名稱由來據說是因為此地曾有剝樹皮、剝獸皮的產業;也有一說是其清代地名「福皮寮、福地寮」,在日治時期改為「北皮寮」,音似台語「剝皮寮」諧音,故有此稱。

剝皮寮自18世紀中期至1999年居民搬遷離開為止,一直有人居住,建物混合清領、日治、國民政府三個時期的風格。北市府收回後以保留街廓原貌進行修復,並於2009年完成對外開放,隔年以「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公告為北市歷史建築。

萬華老街區有著旺盛的庶民生命力,卻也常與老舊、雜亂脫不了關係。雖然此地有著久遠的歷史,不過多數房子已非傳統樣貌,因此經市府規劃設立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就成了探訪老艋舺建築群的首選。

我們很喜歡萬華,有一陣子下班後常往龍山寺一帶的廣州街和華西街跑,只為品嘗幾間吃也吃不膩的美食,並在此看看有趣的人事物、感受一下濃厚的庶民文化風情。

剝皮寮歷史街區北鄰老松國小南校舍、西接康定路、南面廣州街、東至昆明街,為一條狹長型的街廓,街屋形式以清領至日治時期的風格為主,靠康定路、廣州街一側的街屋正面有寬敞的亭仔腳,部分磚造拱圈仍保留著,十分古樸美麗。

街區內以廣州街127巷為界分東西兩側,東側由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管理,有固定的常設展並舉辦校外教學認識鄉土。西側由文化局管理,規劃為藝文特區,也協助影視拍攝。當年國片「艋舺」曾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內取景,剛開放參觀時乘著這股熱潮,展示電影中的場景與戲服。

這裡的街屋並未徹底修復,而是適度保留老屋過往的歷史痕跡。少數街屋能進入室內空間參觀,可近身欣賞老屋的建築結構、空間佈局,觸摸紅磚、牆柱來感受經歲月流轉呈現的古樸之美。

儘管萬華老街不像後起之秀大稻埕迪化街近年來朝氣勃勃,能在觀光與商業發展中兼顧歷史文化,幾乎是北市老街的門面。幸好保留了剝皮寮歷史街區,成了這座老街區的寶貴資產。這裡不僅適合觀光散步,也能深入了解在地文化,感受悠久歷史所沈澱的魅力。漫步於老街道間,欣賞那些充滿懷舊韻味的傳統建築,尋覓對於古老時光的美好想像。

/

加入好友


點圖就可以進入 白雪姬 喫趣玩  快來分享生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