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太魯閣錐麓古道。約莫是10年前,那些常往山裡跑的日子,在某一次的登山行程休息途中,山友拿出一張看起來很刺激的個人獨照給我看,只見近乎垂直的山壁上開鑿出勉強讓兩人通行的山路,淺灰色碎石鋪在步道上,大量岩層裸露的山壁旁霧茫茫一片,天候不佳,山友眉飛色舞的述說著關於古道的種種,這是我對錐麓古道的第一印象。
▲ klook線上購買行程
宜蘭:東澳海蝕洞獨木舟秘境 1人$1610
花蓮:清水斷崖獨木舟體驗 24小時確認訂單
▲ 宜蘭住哪裡?:自己找最低房價訂房
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約1.2公里,高約600公尺,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古道修復工作極為艱辛險峻,許多路段已崩毀。近年來全程亦陸續修復,並依入山入園申請之方式,提供山友之進入申請,共計10.3公里。
目前僅開放3.1公里,即錐麓吊橋至斷崖駐在所(東進東出) 。該路線環境特殊,須有登山申請承載量管制之措施,目前係比照入園申請之方式請山友依規需申請入山及入園許可,平日96人,例假日增加至156人。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民國6年(西元1917年、大正6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以上文字介紹摘錄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方網站)
由於我家那位不睡飽不肯早起出去玩的習性,與通常需要早起的登山活動相抵觸,這樣的行程只好由我一人前往了。搭乘小巴到花蓮,前一晚在太魯閣天祥過夜,隔天上午七點多出發抵達燕子口,由於人數管制需事先申請,確認無誤後管理人員會開啟錐麓吊橋旁的入口柵門放行。
過了吊橋後就是差不多兩公里的陡上,落差約五百公尺,因為是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沿途不時可欣賞峽谷景緻,有林蔭也不至於太熱。
走約一公里後,可看到有著兩根柱子的巴達岡駐在所,為昔日的日軍駐地遺跡,蔓草間可隱約看到建物的水泥地基。我想當時日軍應該是掌握這個置高點來監控太魯閣峽谷內的部落動態,由合歡山方向看來後方應為日軍所佔領,補給線沒問題,易守難攻。這樣的駐在所在整條合歡越嶺古道有好幾個,但規模是不是都這麼大就不得而知了。
疑似大門口的柱子。
前方平台花團錦簇下藏著駐在所的地基。
大概走過兩公里後,地形地貌跟之前漸漸不同,陡坡趨緩,天空也露出了更多,應該是快到了斷崖處,這時走了約一個小時,不算長,但由於太久沒爬山覺得稍有疲憊感。
由於2公里至2.5公里這段實在太好走了,不知不覺會走得很快。接著,就到了錐麓古道的精華區──錐麓大斷崖!
行前領隊雖然提醒過要注意安全,但還是慎重的於斷崖路段前站崗,再次叮嚀即將路過的山友們注意安全,雖然平均90公分的路寬不算太窄,仍得提高警覺,畢竟幾個月前才有人墜谷。
下方可看到太魯閣的中橫公路,山勢險峻
這斷崖步道名不虛傳,雖然不是高山,但500公尺的落差就在腳邊,絕景與險地共生,山壁的繩索讓我有些許的安全感,儘管不一定會全程抓著。
我想如果當年在此服役的日軍菜兵被學長欺負,找機會走在他後面往下一推就永遠也看不到他了,然後再回報上級說他失足墜谷,連遠在日本內地的親人恐怕也無異議吧!
經過斷崖後抵達3.1公里處的平台就是斷崖駐在所,因颱風坍方全長10公里的古道僅開放到此處,需原路折返,在此簡單用餐休息後,拍個大合照便往回走。
下山時間快很多,約一個多小時,回程與許多穿著輕便的年輕人錯身而過,跟一般的山上只遇到中老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應該是被古道的壯麗景色所吸引而來,今天的天氣很好,保證他們不虛此行。
當然,我的另一個目地就是替家裡那位可能還在睡夢中的白雪,為她帶些風景回來,結果我這陣子竟與當初那位山友一樣,迫不及待的拿出照片來和每個朋友分享,畢竟如此美景只有我看見真的太可惜了!
錐麓古道,若有機會推薦大家一定要走一回,親身感受壯闊的太魯閣峽谷風情與撼動人心的古道體驗
(共同作者 | 文章編輯:Sphere)
/
錐麓斷崖行走紀實1:57min – 鐵頭功展演(WILSON特別客串)